-
兵团首季农业增长强劲,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兵团农业生产在首季度实现良好开局,总产值同比增长10.5%,交出亮眼成绩单。这一增长态势不仅得益于传统优势产业的稳步推进,也得益于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大,为产业提质增效引入了新资源和新动力,夯实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全年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一、畜牧业稳固支撑农林牧渔业发展 畜牧业作为兵团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首季度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畜牧业的快速增长为整体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产值同比增速显著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所占比重进一步巩固。主要畜禽产品呈现量质齐升的特点。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食品需求。这反映出兵团在稳定存栏、提升生产效率和保证供给安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农林牧渔业各领域协同发展 首季兵团农业生产并非单一依赖畜牧业,而是呈现各领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蔬菜产业持续优化生产结构,品种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升,在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果业坚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特色果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水产养殖注重保持规模稳定,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益,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引入了先进的种养技术和加工项目,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各产业协同发力,共同支撑了兵团农业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长。 三、政策保障与产业升级措施持续发力 为确保畜牧业安全稳健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兵团持续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生猪扩量提质、奶业振兴、肉牛增产和肉羊提效、家禽及特色养殖“四大行动”深入推进,旨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主要畜禽产品的核心产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在推动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注重前端良种繁育、中端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后端精深加工以及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通过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提升动物卫生常态化执法能力,并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常态化、精细化管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持续完善,确保环境安全和生物安全。畜牧水产信息化智慧监管手段的应用范围扩大,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水产养殖积极推广生态模式,注重质量安全,保障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实施,为农业产值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和能力基础。
2025-07-02
-
新疆聚力打造亚欧交通枢纽中心新格局
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新疆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这为新疆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该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从交通网络末端向亚欧交通枢纽中心转型。新疆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建设、枢纽经济发展及交通旅游融合三大领域,推动交通网络现代化,夯实区域互联互通基础。 一、把握试点机遇强化顶层布局 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发布,明确了交通强国的总体目标和路径。作为试点地区,新疆迅速行动,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如《自治区公路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优化顶层设计。新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位于亚欧大陆桥核心位置,通过完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在招商引资方面,新疆出台系列政策,简化审批流程,鼓励企业参与交通工程建设,助力国家战略落地。 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建设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新疆强化国际通道建设,建设连接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走廊。新疆加大边境口岸扩建力度,提升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节点功能,促进货物和人员流动,支撑贸易畅通。新疆还扩展公路铁路系统,例如建设G7线梧桐大泉至巴里坤至木垒等多条骨干线路,构建快速便捷的运输网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先进技术,新疆确保通道高效率和可持续性,为亚欧经济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三、加快发展枢纽经济体系 新疆着力打造多式联运中心,在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建设物流枢纽,发展保税区和仓储设施。新疆推动枢纽经济与产业融合,例如在边境地区设立物流园区,吸纳制造业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招商引资引导下,新疆培育智慧物流系统,应用大数据提升运输效率。新疆还整合资源,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助力产品进出口,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 四、深化交通旅游一体化开发 新疆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编制旅游融合规划,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新疆组织提升多条旅游线路出行服务,例如G7线梧桐大泉至巴里坤至木垒路线优化,强化游客体验。在景点基础设施方面,新疆实施喀纳斯景区道路品质提升工程,提升通行安全和服务水平。新疆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如S101线天山地理画廊,开发主题服务区,构建全域旅游大交通体系。在招商引资推动下,新疆创新管理模式,推出定制服务,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系统布局,新疆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亚欧枢纽中心地位日益凸显。未来,新疆将继续深化试点成果,强化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5-07-02
-
新疆铁路蝶变:从交通末端迈向枢纽中心的转型宏图
新疆作为曾经的交通末端区域,通过铁路建设飞速发展,实现向枢纽中心的华丽转型。招商引资环境的显著优化,得益于高效交通网络的支撑,显著提升了区域连通性和经济活力。一系列关键铁路项目建成通车,推动新疆融入全国交通体系,深刻改变了区域发展格局,为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铁路项目建设加速枢纽形成 2023年,南疆和田至若羌铁路顺利通过动态验收,这一重大事件是枢纽转型的里程碑。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干线,该项目长度约825公里,建成后将形成环塔里木盆地铁路圈。此前,格库铁路已于2020年建成通车,打开了第三条进出新疆的铁路通道。这些工程标志着新疆交通网络从单薄转向密集,强化了南疆北疆的互联互通,为枢纽中心构建奠定关键基础。 二、铁路建设大发展历程 2012年至2021年,新疆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北疆区域建成北阿铁路、克塔铁路、博州支线和阿富准铁路等关键线路;南疆区域格库铁路的建成,显著提升了区域覆盖。十年间,新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累计超3600公里,至2021年底,全疆铁路营业里程突破8100公里。这一跨越式发展推动新疆从传统的交通末梢转向区域路网核心,有效缓解了历史上通达性不足的瓶颈。 三、交通网络成型与枢纽效应 当前,新疆铁路已通达所有地州市,高铁深度融入全国高铁网,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1小时至3小时交通圈、生活圈、经济圈和旅游圈。这一综合网络改变了乌鲁木齐作为单一枢纽的格局,使其成为中西亚与内地的连接点。枢纽效应的强化,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和人流密度,促进南疆等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并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四、招商引资与区域经济拉动 交通枢纽的形成显著改善了新疆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幅增强。高效运输网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刺激外商在乌鲁木齐和南疆的投融资活动。依托完善的路网,南疆地区资源开发加速,农业和矿业产业化得到提升,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新疆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交通优化直接驱动了边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确保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稳定。 五、从末梢到枢纽的战略意义 新疆交通从末端向枢纽的嬗变,体现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深远影响。这一转型不仅增强了新疆在全国交通布局中的战略地位,还促进了文化融合与民族团结。展望未来,持续优化枢纽网络将深化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支撑边疆长治久安。权威研究指出,枢纽中心的构建标志着新疆现代化进程的坚实步伐,为中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范本。
2025-07-02
-
新疆交通800亿元固投助力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2024年,新疆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以加速基础设施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该举措涉及招商引资,吸引多方投资参与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新疆全域互联互通网络,促进交通与产业融合,夯实区域发展基石。 一、背景与过去成就 新疆交通建设累积了显著成果。2021年,新疆多个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全年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690亿元,全区公路通车里程新增约1万公里,总里程达到21.9万公里。其中,高速一级公路新增超1800公里,总里程突破9400公里,全区107个县市中91个县市实现通高速一级公路,为后续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果提升了新疆全域交通韧性,支持了经济社会稳定。 二、重点项目推进计划 2024年新疆交通投资计划聚焦重大项目落地,稳步推进G3033线奎屯至独山子至库车高速公路等"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同时,确保G217线库车至沙雅等24个新开工项目早开快开;建成通车依吞布拉克至若羌高速公路等25个公路项目;加快G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犁等31个公路项目进展。为保障进度,新疆全域项目建设将高效推进,南疆项目预计2月底前全部复工,北疆项目3月底前全面复工。此安排强化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减少延期风险,最大化投资效益。 三、招商引资与经济影响 招商引资在新疆交通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和国际伙伴参与,优化投资结构。新疆鼓励公私合作模式,结合区域优势推动项目集群开发,例如通过政策优惠吸引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入驻交通沿线。这不仅拉动相关产业如制造和旅游业,还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城乡协调。交通投资带动新疆全域GDP增长,强化中亚贸易走廊功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基于稳健招商策略,项目融资多元且风险可控,确保资金可持续使用。 四、全域均衡与战略部署 新疆交通布局注重全域均衡发展,北疆和南疆项目差异化推进以适配地理特征。南疆项目优先保障边远地区连通,北疆项目侧重城市群衔接,构建高效物流网络。例如,高速公路项目连接乌鲁木齐、喀什等核心城市,优化资源流通。投资计划还纳入绿色交通理念,减少环境影响,支持可持续发展。交通网络扩展促进新疆全域一体化和开放水平,巩固其在国家西向战略中的枢纽地位。 五、挑战与展望 新疆交通投资虽具潜力,但需应对自然条件复杂和气候适应等挑战。未来将持续强化项目监管,确保资金透明高效。交通提升将深化新疆全域互联和贸易畅通,预计长期内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2024年投资仅是起点,后续规划将与"十五五"衔接,助推新疆迈向更高水平发展。
2025-07-02
-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航空枢纽
作为国家民用一级机场和重点规划的国际航空枢纽,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正承载着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区域开放水平的重要使命。这一战略工程被列为国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项目,受到政策与资源的强力支持,其高效推进有力促进了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众多与航空物流、临空经济相关的产业聚焦于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立足国家战略定位的核心枢纽工程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战略地位源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被明确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作为核心区内连接亚欧大陆的关键空中门户,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扩容升级直接关系到我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具有显著的国家战略意义。鉴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用航空局等中央部委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联合推动,将其确立为国家重点工程及"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并赋予其中国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的身份,这为其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资源倾斜。 二、构建高等级航空港: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航空枢纽,其核心指标指向飞行区等级4F,这是目前全球机场飞行区等级的最高标准,意味着具备起降各类大型远程宽体客机如空客A380、波音747-8的能力。项目建设内容极其宏大,主要包括新建3600米×60米的第二跑道和3200米×60米的第三跑道(最终构成三条跑道运行格局),新建一座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现代化航站楼(T4航站楼),并配套建设大规模的交通中心(GTC)以高效集成轨道交通(如城际铁路、地铁)、公路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目前,新建航站楼的钢结构主体已全面封顶,第二跑道已投入使用,标志着整个项目已从蓝图逐步走向现实。项目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后,设计的综合保障能力将实现历史性跨越:年旅客吞吐量目标值达到48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目标值达到55万吨。这不仅能满足未来长期增长的航空需求,更是确保新疆作为对外开放前沿拥有世界一流的航空基础设施支撑。 三、强化枢纽功能,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升级具有深远的区域经济影响。一方面,该项目作为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Urumqi International Aviation Hub)建设的主体部分,将通过加密国内国际航线网络,特别是强化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的重点航线,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航空中转枢纽,显著提升新疆对外通达效率与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亚欧大陆航空货运与旅客中转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与机场扩能同步推进的是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开发。依托大型枢纽机场带来的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乌鲁木齐市正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商务会展、生物医药等临空指向型产业,旨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临空产业集群。这不仅将深度优化乌鲁木齐市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更能辐射带动整个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和增长极,将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功能定位,通过强大的航空枢纽支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025-07-02
-
乌鲁木齐冰雪旅游增长指数位列全国首位
在同程旅行联合人民文旅发布的冬季旅游热力图中,乌鲁木齐冬季旅游增长指数荣登全国第一,同时阿勒泰也跻身冰雪旅游热度前十名。这一成就彰显新疆冬季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策略,吸引了大量投资用于冰雪产业升级和推广,从而带动游客数量和收入持续增长,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乌鲁木齐与阿勒泰的旅游热潮展现出强劲活力。 一、 事件背景源于新疆在刚结束的冬季旅游季中的亮眼表现。同程旅行联合人民文旅的热力图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冬季旅游增长指数稳居全国榜首,阿勒泰则同样入选冰雪旅游热度前十强。这一成绩印证了新疆全域冰雪旅游的整体崛起,其背后是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资的积极推动。新疆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引进外部资本,完善滑雪场、交通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助力乌鲁木齐和阿勒泰的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此进展表明,新疆正成为中国冬季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二、 乌鲁木齐与阿勒泰的旅游增长离不开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新疆相关部门针对冰雪经济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企业对滑雪度假区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例如,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在刚过去的冬季接待游客规模显著扩张,疆外雪友占比大幅上升,反映吸引力的扩大。同时,乌鲁木齐通过市场推广和资源整合,强化与国内外旅游平台的合作,带动了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的投资增长。数据显示,此类策略不仅优化了旅游产品供给,还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点,乌鲁木齐作为首府的引领作用尤为突出。 三、 经济带动效果已在新疆多地显现,尤其是在阿勒泰地区。受益于招商引资的持续投入,当地滑雪旅游度假区收入实现稳步提升,游客接待量大幅增加。这与乌鲁木齐的高增长指数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拉动整个新疆冬季旅游链条的繁荣。相关报告指出,新疆冰雪旅游的发展有效缓解了季节性问题,促进就业和消费升级。最终,乌鲁木齐和阿勒泰的表现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新疆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将继续依托此类优势,深化产业合作,确保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025-07-02
-
甘泉堡经开区服务效能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优化推高质量发展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立足新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机制,吸引如新疆新特晶体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落地,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行政审批简化和事中事后监管改革。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中心,企业设立流程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平均减少百分之三十。同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企业反馈闭环管理,大幅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这些举措有效化解了营商堵点问题,激发了企业主体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营造了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果显著 基于精准产业定位,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聚焦新能源、数字化等领域深耕招商引资策略,实施差异化政策扶持体系。重点吸引高科技企业进驻,例如新疆新特晶体硅高科技有限公司高纯多晶硅转型升级项目成功落地,展现出对高端产业的集群带动作用。同期,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推出专项人才安居政策,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聚集,构建人才与企业协同发展生态圈,显著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三、项目推进与服务质量优化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创新实施大项目领导包联制度,由区级领导全程跟踪服务重点项目进展。在2023年,园区计划建设社会投资项目二十个,其中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显著增长,超额完成时序进度。重点项目如乌鲁木齐甘泉堡云存储产业园和新疆展信幕墙科技有限公司装配式幕墙材料产业园顺利推进,保障工程按期投产。服务中弱化行政审批负担,强化用地、融资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高效无缝对接,推动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 四、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成效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加速推动工业经济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依托重点项目提升产业基础水平。例如,多晶硅项目投产促进新能源产业链延伸,带动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同时,强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电气等公共资源供应,完善交通物流网络,显著改善生产配套环境。数字化转型举措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展现绿色循环经济路径的示范效应。 五、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服务效能,构建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可持续模式。展望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业对接,稳固数字化产业高地地位。在强化政策连贯性的基础上,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计划推进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监管服务现代化水平,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和量级跃升,为新疆区域发展树立标杆。
2025-07-02
-
新疆两冬奥广场演绎冰雪盛宴引商机
在冬季奥运会期间,新疆库尔勒市和克拉玛依市建设的两个冬奥文化广场成为展示冰雪魅力的重要窗口,免费向公众开放赛事转播和丰富活动,不仅助力当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还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自信,为区域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一、 冬奥文化广场建设背景与全国布局 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均通过文化广场全面展示地方特色,弘扬奥林匹克理念。在冬季奥运会期间,全国共有8个省份的30个文化广场投入运行,其中新疆的两个项目独具匠心。这类广场旨在通过免费赛事转播和多元文化活动,推广冰雪运动,提升城市形象,进而吸引外部投资合作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疆的布局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文化传播策略,强化了公众参与度和冰雪魅力传承。 二、 库尔勒市冬奥文化广场特色与体验 库尔勒市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小区冬奥文化广场占地面积广阔,分区设计科学,包括专题展示、冰雪运动体验等核心区域。冰雪体验区融合室外与室内元素,如旱地冰场允许滑冰和仿真雪车活动,室内VR体验则带来沉浸式冰雪世界。此外,城市志愿者服务区提供贴心支持,书法绘画展区融入本地文化,营造了浓厚的奥林匹克氛围。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市民热情,还为新疆产业转型拓展了商机。 三、 克拉玛依市宝石花冬奥文化广场创新融合 克拉玛依宝石花冬奥文化广场突出地方特色,将石油工业元素与冰雪文化相整合。广场内设冰雪主题展区和互动区,如冰雪VR体验和专题展卖,展示新疆科技创新和风土人情。公众通过参与活动,能感受独特的地域魅力,这种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招商引资吸引力,连接了旅游业与现代产业,体现了新疆在文化传播上的创新力。 四、 综合影响与文化传播价值 两个广场的运行强化了新疆冰雪运动的普及,营造了全民冬奥氛围。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带动周边消费,促进招商引资纵深推进。文化传播方面,广场成为新疆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展示平台,助力区域一体化战略。长远看,此类项目奠定了冰雪产业发展基础,呼应了国家政策导向。
2025-07-02
-
喀什首开至欧洲卡航线路 构建第四物流新通道
喀什—伊斯坦布尔—慕尼黑卡车航班线路正式开通,首趟运输车辆从喀什综合保税区发车,经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最终抵达德国慕尼黑。作为喀什开行的首条卡航线路,此举标志着当地在构建多元化跨境物流体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卡航运输方式的创新优势与运作特点 卡航作为依托公路网络发展的新型运输方式,以大型卡车为主要工具,通过固定班次、准时发车和直达运输模式,实现货物从中国到欧洲全程无倒装、无卸货的高效流转。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其在成本控制、仓位灵活性、时效保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运输成本低于空运,运力不受海运仓位紧张限制,全程时效较铁运更具弹性,同时依托沿线口岸的通关协作机制,通关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这种“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为跨境电商、工业制成品等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货物提供了新选择,成为继空运、海运、铁运之后,连接亚欧大陆的“第四物流通道”。 二、线路覆盖范围与区域经济辐射效应 喀什经土耳其至欧洲的卡航线路,已实现对10个国家和2个地区性经济组织的覆盖,服务人口规模达数亿。该线路以伊斯坦布尔为重要中转节点,充分利用土耳其作为亚欧大陆桥的地理优势,进一步辐射欧洲腹地及中亚地区。线路的开通不仅激活了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还为跨境数字经济合作提供了物流基础,相关区域已形成百亿级的跨境数字经济市场存量。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卡航线路将推动沿线国家在电子商贸、智能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深化,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三、喀什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喀什综合保税区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口岸功能。此次卡航线路的开通,进一步强化了喀什作为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为当地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跨境运输解决方案。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货周期,喀什能够更好地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同时,线路的常态化运营将加强喀什与中亚、欧洲国家的经贸联系,助力形成“通道+产业+市场”的良性发展格局,为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注入新活力。 卡航线路的开通是喀什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仅丰富了我国与欧洲的物流通道选择,也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随着线路运营的逐步成熟,其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2025-07-02
-
新疆外贸一季度开局良好 进出口总值增长3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第一季度外贸实现良好开局,进出口总值达37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34.9%。其中出口313.5亿元,增长50%,高于全国增速36.6个百分点。3月当月进出口实现同环比“双增”,贸易增长态势更趋巩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为外贸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国家贸易往来持续深化。2024年第一季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总值达到349.1亿元,增速较同期新疆外贸平均水平高出14.9个百分点。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24.3亿元,增长35.3%,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下的贸易潜力持续释放,为外贸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贸易伙伴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吉尔吉斯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实现大幅增长,达到145.9亿元,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8.6%。双方在能源、农产品、轻工业产品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招商引资与政策优化为外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吸引更多外贸企业落户。各类开放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持续优化,物流通道更加畅通,有效促进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外贸增长基础更加稳固。
2025-07-02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